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不久,虽有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一个万吨深水码头,最大的码头也只有蛇口工业区刚兴建的三千吨级码头。为适应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和进出口的需要,深圳迫切需要兴建万吨级深水码头。
深圳赤湾码头位于珠江口东岸,是华南地区三大集装箱码头之一,也是全国进口化肥集散地和华南进口粮食中转基地,有建设万吨码头的优良条件。为有效筹集资金,经国务院批准, 赤湾码头采用企业集资开发方式建设两个三万五千吨级泊位工程。
当时,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前身)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开始迈入新的阶段。公司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卓有成效的企业改革,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创效益,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
1987年,公司中标赤湾港5、6号泊位工程。1987年2月13日,在广州花园酒家举行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匡吉、时任广州市副市长赖竹岩等见证。码头长435米,水深-12.5米,于1987年4月开工,至1988年12月31日止,先后由谢汝斌、严顺业等主持施工。
为了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建设者们没有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根据使用要求和实地条件进行码头结构优化设计,考虑到建设区软硬地基各半的特点及港区内消除反射波浪的特殊使用要求,决定采用双肋排架轻型重力式码头结构,从而在建设完成后,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建设者率先在我国重力式码头中大面积采用土木编织物取代传统的抛石反滤结构,并采用穿透高填石区的建新桩技术。经验收,工程质量总评优良,获1988年度交通部优质工程奖。
码头建成后可同时停靠两艘三万五千吨级各类货轮或两艘四万五千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轮,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翻了一番,满足了赤湾港1988年实际吞吐量250万吨的要求,为赤湾港抓住时机、提高效益做好了前期基础设施准备。
内网登陆 |OA登陆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粤ICP备05142109号 |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439号
版权所有: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